孩子的好胜心,是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孩子的身心正常向前发展的一种标志。但如果家长教养时不注意引导,就很容易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让孩子真的变得“输不起”,甚至走向虚荣、偏执。
那么,当宝宝表现出过强的好胜心时,家长该如何做出反应呢?可以参考下面的做法。
一、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做事的过程,而非动辄评判做事的结果
“好胜”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关注结果,一旦发现结果不如别人好,就受不了,甚至为了避免“输给别人”这个结果,就拒绝去做,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做事的过程,让孩子体验过程带给她的愉悦体验。比如,小朋友一起画画,家长千万不要用“看谁画得好”来激励他们,否则好胜的孩子一旦输给别人,会很难收场,当大人经常强调结果的时候,孩子也会习惯性地去比较结果忽略过程,反过来,如果家长把关注的点放在过程,比如,谁画的认真,谁的坐姿端正,谁涂的均匀,谁的画面干净等,当关注过程成为一种导向,孩子就不会太在意做事的结果了,自然就不会出现“好胜心”带来的诸多麻烦。
二、让孩子明白,他做的事不是他,无论他做事的结果如何,都是妈妈最爱的那个小孩
好胜的孩子因为“失利”而沮丧的时候,家长不妨告诉孩子,他做的事不是你。他是他,事情是事情。或许他某件事不如别人做的好,但这只能说明那件事没有做好而已,而他,还是他-----妈妈最爱的那个小孩。当妈妈多次这样跟她重复的时候,孩子就会明白,妈妈对她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他做事的结果如何而转移,即使他做的不如别人好,妈妈对他的爱也不会改变。当孩子确认了妈妈无条件的爱,就不会担心因做的不好而失去妈妈的爱了,自然也没必要凡事“好胜”了。
三、引导孩子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优长劣短,不因失利而妄自菲薄
“好胜”的孩子因“失利”而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在共鸣孩子感受的基础上,让孩子意识到,虽然当前那件事他不如别人做的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家长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自己也有优于别人的地方,不必因为某方面比别人差而看轻自己。
四、创造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自己的行为反应
对于那些一旦输给别人就大发脾气甚至罢工的孩子而言,家长还可以有意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之类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最后也需要提醒,但凡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面临的心理特点。
比如护东西、爱说谎、执拗等等,一般都不是通过几次的引导能解决问题的,须得等她的心智成熟到更高的程度,她才可能超脱当前的“问题阶段”。这需要时间,家长应该耐心等待,可以不放弃引导,但不能对引导的结果抱有太多期望。
孩子不买账的时候,家长要敢于承认自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时也要有勇气让孩子面对“失利”的挫折,孩子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她的成长环境,不能她说了算,她需要面临各种挫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调适自己。
Copyright © 2020-2022 e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