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心意拳入门基本桩功

  一.初练阶段注意事项

  1. 练拳犹如练字,隔行不隔理,先从外形动作学习,动作身形学得像老师,这是首要的,也是第一步。这里要强调的不能贪多,老师的动作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场子上不好当老师面练,私下里偷偷模仿,结果老师教的动作没有多练。真正传承武术文化的老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按照学习的规律授艺。当然商业性的另当别论这里不评论。这个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心急,贪多,恨不得老师一晚上就把自己教成高手,认为老师有什么秘籍,要记住任何一位大师级别的拳师,都没有秘籍,拳谱写的东西是前人血汗的结晶,都是千真万确的正确,加以文字润色,描写,修辞,那里面的真正含义不是望文生义的,那是给你指明一个方向,走到那个境界需要你日日夜夜的勤学苦练,然后你才能一点一点地感悟到拳谱里的精妙,这种体悟和拳谱的统一就是大师的秘籍。拳打千遍理自通,要在合乎形体力学规律的前提下才行的通的。大师的这种秘籍告诉你,不是数学知识,不是你知道了身上就有了功夫,是需要你刻苦训练去一点一点地找到这种体悟。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练的比常人苦比常人勤比常人爱动脑思考。陈照奎大师年轻时低架陈式太极一天几十遍,现在人能每天坚持十遍也是寥寥无几的。卢嵩高祖师年纪大了还能每天走低鸡步几千步,现在在走低鸡步的又有几人。不但自己没有走过,练过低架,还说那样伤膝盖。说这些话的人他师傅就是练高架,走高鸡步的。师傅都没有真正进门何况徒弟。当然为了普及推广,为了让大多数人都能锻炼身体,太极,心意,八卦都根据学习对象不同分为高,中,低架子,这也无可非议。八十年代初期我去上海解和平师傅在鲁迅公园的场子,里面几十个学生都是走得高中架子,晚上在解师傅家隔壁的弄堂里,以井森金师兄为首的入门弟子全是低架子练拳。

  2.练好每一个动作,弄懂动作的劲路。武术任何拳种每个动作的本意都是击技,都是攻防,都是化打,否则就是舞蹈。但是一个几乎相同的动作在不同的拳种里面打击,防守的线路有曲有直,弧线有大有小,有上有下,不尽相同。这个本意要领会就知道劲是怎么走,根据自己体力,精力状态用意轻重。如太极拳的单鞭,身体好力气大的可以想象自己两手拉着五根弹簧的拉力器,慢慢拉开。体弱的力量小的可以想象自己拉一根弹簧。更重要的是周身协调劲需要老师给你调整,通过锻炼定型。这就涉及到名师与明师的问题了,这是缘分,可遇不可求。没有人会承认自己练了几十年是不明白,也没有徒弟承认自己跟了多少年的师傅没有明白。这也是武术在现代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而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内家拳谱里面都说了基本相同的身形要求,但是具体的形象地把要求讲解出来,各家说法都不一样。但是现代人多数是有文化的,老师对身体每个部位的要求是否说出道理,是否符合力学规律应该是有鉴别能力的,怕就怕老师说不出来科学的道理,用封建的迷信的玄乎的东西来掩饰自己的无知。这个阶段要对自己所学的动作知道身体各个部位怎样用力,形成整体,如天地劲,对称劲,忌讳偏劲,很多初练者前手用力后手软塌,或者前腿有力后腿软塌,周身要有八面支撑的劲使每个动作稳如泰山。这种实物感贯穿练拳始终。我练拳的场地是长江岸边江滩,每天都有挑粪浇菜的,我经常把粪担子挑在肩上做动作找自己错误。让一百多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身体不中正,不坐胯,就会伤腰,脚下不站稳,就不能迈脚,体会单重,两只手不撑着,绷着,粪桶就会晃,这时全身无处不是劲。什么地方平时练的对不对通过实物的检验才是正确的。拳是劳动创造的。

  3.发力的问题历来是拳家争论之事。形基本对了,劲路也基本了解了,那就注重发力了。(单纯练养生健身可以不学发力)前面两个阶段练的时候注意力在调整形体正确与否,劲路是否正确,力量不是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时候有多大的劲就发多大的劲,在规范的动作要求下尽量打出来,把自身原有的本劲,绌劲打散,就像拌面粉一样,粉原本是干散的,加进水搅拌,越撹越连胡,最后可以成大团搬起来掼。也是一如各种拳谱中所说,力发与脚,传于腰胯,送于肩,达于手等等。具体怎样形象生动的比喻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举不胜举。今天不详说了,以后再专门讨论。

Copyright © 2020-2022 e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