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贫血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有贫血的症状。那么女性朋友该如何补血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贫血的危害
1、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眼结膜及指甲床色淡,头发干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倦。
2、肝脾肿大,心律加快,心脏扩大,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3、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吸收较差,常腹泻。
4、注意力不集中,稍一活动会出现气喘乏力现象。
5、贫血后期可出现头面部、下肢浮肿。
最适合补血的时间段
卵泡期--枸杞补血(生理期的第1~9天)
此时卵泡开始在卵巢内成长,同时卵巢分泌出激素帮助子宫内膜成长。要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应以补血养阴为主,同时注意补肾。
做法:将一小块银耳加入10-15个枸杞,改小火慢慢煮二三十分钟即可食用。
排卵期--丹参补血(生理期的第10~12天)
要促发排卵,应在养精血的基础上加入通络、行气、活血的药物。丹参除补血之外,它还能活血调经,清心除烦,止痛安神。
做法:把15克丹参洗净切片,再切点姜片,葱段,一起煲20分钟,再将泡好的海蜇皮切成段放入锅里,调味即可。
黄体期--熟地补血(生理期的第13~21天)
此时为排卵后期,此时应阴阳并补,而以补肾阳为主。熟地味甘、性温、质润,可入肝经、肾经,具有补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
做法:可将熟地和米一块熬粥吃。
经期--肉桂补血(生理期的第22~28天)
此时因势利导,用活血调经法,以求行经通畅。肉桂是温补药材,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促进血液循环。
9类女人急需补血
1、痛经、闭经等月经不调的女性
2、肤色不好,伴有色斑、黄褐斑的女性
3、宫寒、不孕、流产过多和手脚冰凉、产后月子病的女性
4、睡眠不好、皱纹增多的女性
5、绝经期过早到来的女性
6、临近绝经、绝经1年以内的女性
7、冬天手脚冰凉、夏天心悸多汗的女性
8、胸部扁平、乳房下垂的女性
9、赘肉多、身材走形的女性
女人贫血的原因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而引起的贫血。
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失血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①严重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崩)。
②宫外孕、前置胎盘或分娩时的各种妇产科大出血。
④性交创伤大出血。
④支气管扩张或肺肿瘤的大咯血。
⑤溃疡病或肝病所致的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呕血。
⑥各种手术外伤及外科手术时的出血等。
每月一次月经,让血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掉。怀孕生产的女性要经历母子争血,一个人的血难以保证两代人的需要。这些都会导致血液的失去,如果出血量达到1500--2000毫升(约总血量的40%左右),即使出血前患者很健康,出血后卧床休息,仍不免有口渴、恶心、气促、极度头晕甚至短暂意志丧失。由于血循环的重新分布,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尿量减少。血压、心输出量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脉搏快而无力,并逐渐出现休克症状,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搏细数、皮肤湿冷、恶心呕吐,最后昏迷。
再生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因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发生障碍)所引起的贫血。
与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及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苯、砷、碘胺类、氯霉素药物及放射线等。一些器质性病变如结核病、肝肾疾病、白血病等,常可并发再障。这种贫血病人除有一般贫血症状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现象,还有畏寒和发烧等症状。
①美容美发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为了追赶时尚,很多白领女人的发型是一改再改,为了维持青春美貌,众多女性也愿意将脸上涂抹得里三层外三层。医生提醒,女人使用化妆品要谨慎,一些劣质化妆品中常常含有有害物质,铅含量过高。
②铅中毒
血液系统是对铅毒最为敏感的系统之一,血液中铅超标,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多食用含钙、铁、锌和维生素B、C丰富的食物,可以抵抗铅的作用,减少铅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中铅的含量。
溶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
(1)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①红细胞膜的缺陷。
②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
③红细胞酶的缺陷。
(2)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Copyright © 2020-2022 e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