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结核病的科普与预防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全身多个器官和部位均可受到感染而发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是最主要的结核病类型。肺结核又可以分为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等。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是肺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结核病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结核分枝杆菌会随着飞沫排出,如果易感者吸入了结核病患者的飞沫则有可能被感染。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肺结核病传播的另一重要途径。结核病人使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食物,未经消毒都有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患有结核病,怀孕期间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脐带血液进入胎儿体内而发生感染。也可能会因为羊水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而感染先天性结核病。

  ●其他: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直接感染,但并不多见。

  无论是肺结核还是肺外结核,一旦确诊后都应该及时进行系统、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同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按规律服用药物。

  易发结核病的几类人群

  1.免疫力低下人群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的免疫能力足以抵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而不会发病。但是对于因某些因素、疾病或药物作用导致的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癌症患者、严重肾脏疾病、营养不良者、儿童以及老年人等人群,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常无法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发病。

  2.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

  活动性结核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如果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生活在一起,则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几率会明显升高。

  3.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患病后的致死率。有数据统计,有吸烟行为的青少年发生肺结核病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4倍,经常熬夜的青少年发生肺结核病的风险是从不熬夜人群的1.5倍。

  4.不良情绪人群

  社会心理因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压力、情绪低落、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结核病有一定的影响,许多结核病患者可能在感染结核病之前就已经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压力过大、焦虑等。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人群的心理状态、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从而诱发结核病的发病。

  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患者在首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逐渐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不同类型的结核病,其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相同。

  1.早期症状

  除皮肤、毛发等全身各部位和器官均有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早期的结核病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仅表现为相应部位脏器受损的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病常见的全身伴随症状。

  呼吸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干咳。泌尿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的表现。消化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腹部隐痛的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加重那个,排便后缓解。部分生殖系统结核病患者会出现直肠、会阴部位的不适症状。由于骨骼、关节对疼痛比较敏感,所以骨关节系统结核病的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相应病变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多在活动后加剧。

  2.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系统性的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则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但是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经过治疗3-4周后病情不能好转;痰中带血或咯血;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患有糖尿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等症状时,则要警惕是结核病的可能性,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呼吸内科、感染科或发热门诊就医诊治。

  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

  结核病是危害大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结核病防控措施的稳步推进,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感染基数十分庞大,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病例数一直位居甲类、乙类传染病的前列,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非常关键。预防肺结核,应做到如下加几点:

  1.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

  注意避免与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与这类患者在不通风的密闭环境下长时间共处。

  2.做好防护措施

  与可能患病的人员接触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诊治结核病的医疗场所的医护人员更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佩戴好口罩,必要的时候应规范佩戴手套、帽子。

  4.积极治疗

  随着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等越来越多的抗结核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肺结核已经不再是“十痨九死”的难治之症。结核病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应该遵循早期、联合、全程、适量、规则用药的原则进行治疗。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多数结核病患者可痊愈。

  5.接种疫苗

  即卡介苗,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为该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另外,皮肤划痕接种卡介苗也可以用于预防结核病。用于成人预防结核病时,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一般在接种后4-8周可产生免疫力。

  6.强化筛查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包括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无症状患者、活动性患者和所有体内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员。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在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多数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并不会立即发病,一般多发生于结核病的后期。这就为结核病的主动筛查提供了充足的时机。我们知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种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也适用于结核病的防控,并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的“四早”原则。

  认识结核病的这几个误区?

  误区一:结核病能自愈,不治疗也可以

  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会出现症状,但是如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结核分枝杆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出现症状,此时必须进行治疗。

  误区二:经过治疗有好转就可以减药或停量

  结核病经过治疗后症状虽然能缓解甚至消失,但并不代表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被消灭,一旦擅自减药或停量,则很容易导致复发。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坚持足疗程、规律用药。

  误区三:病情复发按照之前用药自行服用即可

  结核病复发后应尽快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结核病复发后擅自用药,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导致耐药的发生。

  误区四: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部分患者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会因为不良反应中断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这不但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还会导致耐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向医生积极寻求帮助。

  误区五:与肺结核患者分碗筷就不会被传染

  肺结核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痰菌阳性的患者在大声说话、咳嗽、喷嚏时排出的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是主要传染源。与肺结核患者分碗筷并不能保证不会被传染。

  误区六:婴儿出生后接种卡介苗后就不会得结核病

  预防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但接种卡介苗并不能保证绝对不会患结核病。接种卡介苗后需要约2个月的时间产生免疫力,在此期间小儿对抗结核病几乎没有免疫力。对于大量、反复、毒性较强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卡介苗产生的免疫力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抵御。因此,即便已经接种了卡介苗,还要注意加强预防工作。

Copyright © 2020-2022 e康网 版权所有